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從來都不少,我們看了許多二戰前後的歐美電影和華語片,甚至韓國電影也常碰二戰題材,可是戰敗國如德日在20世紀世界影壇就很少對之著墨。如今在德國人漸漸地也敢拍攝屬於自己二戰觀點電影的現下,日本終於有像《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這樣敢於自抒的二戰故事題材問世,可謂是繼《螢火蟲之墓》、《風起》與《永遠的0》之後,最值得關注與思考的日本二戰片。

關於二戰電影,日本在亞洲就像是歐洲的納粹般,背負著在現在看來極為政治不正確的引戰原罪,日本人很團結地在議題上採取低姿態的噤聲策略,不太去討論當時的故事。可是宣戰是昭和天皇,大部分的日本人民也只是努力與「聽令」地過著生活,何罪之有?日本電影《共食家族》裡男主角的母親因為二戰而失去了一隻手臂,只能嫁給糟糕的男人過著糟糕的生活,於是當天皇過世時,她說:「那個人害我手斷掉並且過著悲慘人生,難道他臨死之前、不應該還給我一點好處嗎?」其實與《廣島之戀》著墨了些許日本常民因戰爭而付出的代價橋段有異曲同工,《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的女主角阿鈴也遭受過波及,然而這一部動畫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沒有所有怨天尤人的負能量散發,相反地,阿鈴用她極為純粹而真誠的態度在過生活,純真到幾乎能讓你願意先放下對「全部日本人在二戰中都是扮演著壞人」的成見,願意相信這個女孩其實跟世界上任何國家裡的任何一個好人都一樣,她只是受到國家民族主義教育與傻傻地遵循政策去為生活拼命的平凡人而已。

本片有一場極為爭議的戲碼橋段,發生在天皇在國內廣播宣布日本投降的事實,阿鈴聽了以後崩潰地捶地恨問:「不是要我們戰鬥到最後一人?意思是要我們向暴力低頭嗎?這就是這個國家的真面目?真希望我在發現真相之前就死去...」非日本人解讀這話時很容易將焦點放置在第二句,難免會想反問阿鈴『妳搞錯了吧?是日本先用暴力逼別人低頭!』尤其阿鈴所嫁去的吳市,是日本帝國海軍和海上自衛隊的主要據點,也是大和號戰艦的產地,那個象徵日本對國際宣揚國威的暴力製造源地,那個地方的人民講出這樣的台詞尤其諷刺。但是,其實整段台詞是不能與後面緊接著在後面講出來的那一句話做分割的,後面作為一個日本良民,阿鈴大膽批責「這就是這個國家的真面目」,意指的不就是這一切人民所堅持的信念,都是來自於軍國主義下對民眾洗腦教育後的認錯嗎?

作為一個來自廣島的純樸女孩,女主角阿鈴一輩子也沒做過任何壞事、沒參加過戰爭,她就只是認真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人,不就是日本行軍國主義政策底下最沒得到利益的國家受害者?可不論她的遭遇如何,盛世、亂世,或者戰後的貧慘,阿鈴依然溫柔樂觀,並願意將溫暖的心意傳達給周遭的人。一個國家,如果這樣的人居多的話,那和平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