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電影之間的距離
在電影表現形式上,本片鋪陳事件與剪輯劇情明快利索,一方面顯示了新聞人急速求速、資訊交流量大的業界生態,人物與公司階層脈絡體系交代算是夠清楚,但一方面卻似乎過於高估觀眾的理解能耐(或者說不予理會受眾接收資訊的速度),對美國政治事件與錯綜複雜的政商關係不熟悉者,建議將注意力放在凱特布蘭琪等演員的演技上、以及他們在挖掘新聞真相過程的高潮迭起。以電影觀賞角度而言,《真相急先鋒》前半段的敘事緊湊精采,可惜結局收尾過於煽情地在向新聞人士致意而露出馬腳,一如片中主角群不斷被質疑的那句話「你是否具有政治偏向?」儘管女主角一直否認,但電影本身卻急著在幫忙承認。
相較於《藍色茉莉》的徹底歇斯底里公主病,凱特的演技在《真相急先鋒》裡拿捏得較為犀利而顯得匠氣,其表情全面、情緒壓抑但戲劇性仍舊十足,果然演起女強人角色才是凱特的強項。可惜相較於《藍色茉莉》把表現空間全部給了凱特、《真相急先鋒》的配戲就被分散掉不少。
本片的編導James Vanderbilt改編這事件的爭議人物Mary Mapes為當時事件辯駁的回憶錄(2004 年出版的 "Truth and Duty: The Press, the President, and the Privilege of Power" ),政治傾向其實明顯:除了再一次直指小布希的誠信問題,也大力地批判了保守的共和黨---當凱特布蘭琪所飾演的女製作人在事件爆發、一度被擊潰時,竟還得向小時候因家暴而決裂的父親求饒,然後走進一片漆黑的家中,美國保守派(共和黨)最愛強調的家庭價值,在片中此時瞬間成了吞噬女性的地獄。
儘管立場與意圖昭然若揭,但電影敘事依然漂亮。對於新聞已死的影像論述,呈現在最後凱特看著有如再造父母的新聞主播被迫退休告別主播台、關掉電視那一刻,漆黑螢幕倒影著些許光影,即便在微光中看似仍有希望,但終究微弱!
或許新聞已死,但電影還在。新聞終究需要證據才能讓人信服,但電影只要好看就會讓人相信,那是真相與幻象之間的距離。而《真相急先鋒》的「好看」,也可能會引領你情不自禁地想去相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