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好萊塢宣布取得了《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的真人電影翻拍版權後,科幻影迷們莫不按耐不住內心激動,捧著既期待又怕傷害的玻璃心揣揣不安!

影迷們會如此群起激動,勢必得從《攻殼機動隊》的原點開始說起(待爹爹清一下喉嚨)...... 當80年代對於科幻電影的想像一面倒地建築在外星人、太空船與時間旅行時,90年代因著全球資訊網的出現,大大促使了深入探討人與電腦、網路等科技產物關係的新科幻電影誕生。而士郎正宗的原創科幻漫畫《攻殼機動隊》應運而生,為其中的佼佼者,營造出前所未有的「賽伯龐克」(cyberpunk)和反烏托邦世界觀。

然而,與宮崎駿、大友克洋齊名的日本動畫大師級導演押井守,在改編《攻殼機動隊》劇場版時一改土郎正宗的經鬆幽默,進而提出更嚴肅與宏觀的探問。試想在網路全然不發達,學校電腦課還在上DOS、倚天系統,3.5吋磁碟片仍相當普及的1995年,押井守便已將網路病毒、雲端、人工智慧(A.I.)悉數納入,儼然是以先知的視角帶領眾人預見遠超乎個人所能想像的空間,怎能不令人驚艷激賞?

而《攻殼機動隊》劇場版對科幻未來的獨特詮釋、寫實細膩的場景構圖、驚險刺激的動作場面和饒富深度的哲學思辨,更使得它儘管是一介動畫片,卻昇華到前所未有的劇情片高度、獨樹一幟。因此在1995年上映時便震驚了全世界,成為全球許多動漫迷和科幻迷心目中的經典神作。

如今問世的《攻殼機動隊》真人版,是由《公主與狩獵者》英國導演魯伯特 • 桑德司執導,由「黑寡婦」史嘉蕾喬韓森、《露西》皮魯艾斯貝克、《換腦行動》麥可彼特、《花火》北野武、《英倫情人》茱麗葉畢諾許、《黑暗騎士》黃經漢、《永不屈服》泉原豊、《藝妓回憶錄》桃井薰等黃金卡司陣容一字排開擔綱演出。製片囊括了艾維阿拉德(《X戰警》、《蜘蛛人:驚奇再起》、《鋼鐵人》)、艾利阿拉德(《鋼鐵人》、《惡靈戰警:復仇時刻》)、史蒂文保羅(《惡靈戰警:復仇時刻》)以及邁可卡斯堤根(《普羅米修斯》)等人,光看製片團隊的堅強組合便知,他們非常清楚這部經典動漫系列作品的死忠粉絲一定會對真人版電影抱有極高期待,於是竭盡全力試著不光只是符合死忠粉絲的想像,而且還要超越他們的期望!

《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

《攻殼機動隊》的原著漫畫,由漫畫家士郎正宗於1989年透過日本講談社出版,隨即風靡全球、擁有無數死忠粉絲!至今已衍生出兩部動畫長片、兩部電視動畫影集系列,以及小說、電玩遊戲和手機遊戲。

押井守所執導的《攻殼機動隊》劇場版(1995)(圖片來源:網路)

改編作品中如前所述,最為人稱道的是《攻殼機動隊》劇場版(1995),不僅揚名海外、被列為動畫史上出色的作品之一,粉絲更包含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詹姆斯卡麥隆,《駭客任務》三部曲的華卓斯基導演檔更公開聲明作品的靈感是源自本片!士郎正宗推出《攻殼機動隊》漫畫時值1989年,然而它所預見的現實卻仍超前21世紀的當代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科幻警世寓言,全然可以想像它受歡迎的程度也將持續與日俱增!

五個絕對關鍵字,帶你看懂《攻殼機動隊》

★義體(cyber enhancement)

劇場版《攻殼機動隊》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29年,這個年代只要有錢,人們可以任意更換自己的肉體,將大腦改造為電子腦。將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甚至全身改造成高精度機械化的身軀─「義體」(cyber enhancement)。電子腦與高度義體化的身軀不但大幅提升體能、視力,還能立即與網路連結。

《攻殼機動隊》中的經典再現 ─ 打造軀體橋段

★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攻殼機動隊」一詞屬和製漢語,意指「裝甲機動防暴警察」。士郎正宗為原作起的名字是英語的「Ghost in the Shell」,只不過講談社在出版時考慮到觀眾還是選用了日語名,「Ghost in the Shell」則成了《攻殼機動隊》的副標題。但日後《攻殼機動隊》在打入歐美市場時選用了英文名「Ghost in the Shell」,以「Ghost in the Shell」在西方世界裡被廣為周知。

士郎正宗所營造出快速發展的未來世界裡,智慧犯罪的比例升高且較往常複雜,為了預防與消滅犯罪因子,日本內務省設立了一個直屬的特務部隊,一隻高度義體化的獨立部隊─公安九課,即俗稱的「攻殼機動隊」。舉凡電腦犯罪、國內要人或外賓的人身安全、重大犯罪、恐怖活動、揭發貪汙以及維護和平所需的必要性暗殺活動,都在公安九課的管轄範疇下。

★鬼(Ghost)

「Ghost in the Shell」直譯指「軀殼中的鬼魂」,明顯易見的是,「Ghost」一詞為《攻殼機動隊》的關鍵術語,指代表人類個性的意識。人造的義體、假肢、電子腦不過只是「Shell」,一個空殼 ; 無法被複製的「Ghost」才是真正能定義每個人存在的「靈魂」,沒有「Ghost」的機器人或者生化人僅僅是由人工智慧(A.I.)驅動的機械殭屍,並不是真正的人類。《攻殼機動隊》世界中被義體化、電子化人類,就相當於「Ghosts in shells」—「棲息在人造軀殼裡的人類意識」。

但在《攻殼機動隊》的設定裡,「Ghost」「已經」是可以被數位化成資訊的東西。因此人的意識,以及記憶,都是可以被下載、複製、傳送的,就和其他的資訊一樣。而電影所設定的未來世界裡也有法律明文禁止私自進行「Ghost」的複製。

士郎正宗聲稱,之所以選用「Ghost in the Shell」這一名稱,是在向匈牙利裔英國作家阿瑟 • 庫斯勒(Arthur Koestler)致敬。阿瑟 • 庫斯勒有一篇名為《The Ghost in the Machine》(即「機器中的鬼魂」)的論文,給予了士郎正宗關於「Ghost」的靈感。

「The Ghost in the Machine」一詞原本是英國哲學家吉爾伯特 • 賴爾(Gilbert Ryle)所創造的,用來批判法國哲學家笛卡爾關於心物二元論(即人類的心靈與肉體,是兩個可分離獨立部分的概念)的主張。在每個版本的《攻殼機動隊》中,均一再討論此一本體論哲學命題。

★傀儡師

如果說人類的「軀殼」是硬體,「記憶」是儲存在硬體內的資料,而「靈魂」便是能夠自我編排運用資料和硬體邏輯能力的程式。

而《攻殼機動隊》中的「反派」角色 ─ 傀儡師,是由程式變異出的思想體,它沒有身體、沒有外型、更沒有國籍,但擁有自我思考能力、強烈的自我意識,因此被創造它的人視為是程式裡的bug。當人們說他只是一個電腦程式時,他反駁道,身體的基因是記憶傳承的DNA,只是一個容器。他有程式,同樣能記憶生命該有的過程。因此,究竟傀儡師算不算擁有「Ghost」(靈魂)?倘若擁有思考、判斷力與創造力的自己就算是「擁有靈魂」,那麼傀儡師是否該擁有人的權益?

由此可見,《攻殼機動隊》不只是想探討機械人是否能擁有「Ghost」(靈魂),同時也在反求人類,光是有記憶基因的存在與肉體,就真的能擁有靈魂嗎?

★存在主義的辯證

因此,《攻殼機動隊》一再探討著「意識」、「靈魂」等可以被稱之為「Ghost」的東西,不如說是在探討「人」的「存在」是什麼?當人的意識可以被自由地下載來、下載去時,「人的存在」是真實的嗎?值得你我好好深思。

押井守 vs.《攻殼機動隊》真人版

眾所皆知《攻殼機動隊》真人版導演魯伯特 • 桑德司將導演押井守的劇場版原作奉為圭臬,譽其為「現代電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為它將日本獨特的文化和場景,與通俗科幻片的老套劇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為此劇組更邀請導演押井守到拍攝現場,讓他一睹他一手所創造《攻殼機動隊》的想像空間是如何地被精心實體化,希望聽聽看他的看法。押井守表示:「導演魯伯特把這個故事拍成了屬於他的版本,這也是到目前為止的《攻殼機動隊》系列作品中,畫面拍得最美的一部作品。魯伯特對於片中的構圖、色調和光線的呈現都非常講究,同樣身為導演,我相信每位導演最好都能夠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想像拍電影,所以我也希望魯伯特也能做到這一點。史嘉蕾喬韓森飾演的少校這個角色,也遠遠超乎我的想像。」

由此可見,極具開創性創見的《攻殼機動隊》,在20多年後的今天仍舊令人著迷,不管是對創造出它的人、或追隨它的人而言,都是無可取代的存在。影迷們注意了,真人版即將出閘,請手刀前往戲院還願……

friDay影音★A.I.大哉問特輯★

《雲端情人》【觀看電影點選海報】

榮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黑寡婦」是你此生所能擁有最好的靈魂伴侶,但她是人工智慧…

《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觀看電影點選海報】

《魔鬼終結者》前傳三部曲第一集。由天網佈局操控的魔鬼終結者軍團幾乎將人類毀滅,約翰康納被視為是拯救未來地球人的唯一希望…

有你才有我!同場加映 《駭客任務》【觀看電影點選海報】

尼歐是個時常質疑自己所處現實的電腦駭客,一天發現所處世界不過是一場機器所創造、用於奴役人類的幻覺,而自己有可能是領導眾人起義對抗機器的「救世主」…

 

《駭客任務完結篇:最後戰役》【觀看電影點選海報】

面對機械軍團大舉入侵,人類真實世界的最後根據地錫安危在旦夕,唯一希望是救世主尼歐必須擊敗已經佔據整個母體的史密斯探員,以性命換取人類一線生機…

 

《駭客任務:重裝上陣》【觀看電影點選海報】

為了阻止機器大軍摧毀人類的真實世界最後根據地錫安,尼歐必須找到設法找到傳說中的「萬物之源」…

(本文gif圖檔來源:Giphy)